【下篇】該如何挑選適合的耳機?

挑選耳機時首先請務必遵守一個原則,那就是「千萬不要相信廣告詞」。許多耳機的包裝或宣傳上都會寫上許多天花亂墜的形容,或是請寫手「睜耳說聾話」、誤導消費者。適度包裝無可厚非,但如果是把20分的產品說成100分就太不可取了。(嘖嘖)

還沒看過上、中篇的朋友也可以一起看看哦!連結在下方:


  • 耳機如何挑選?
  • 市面上的耳機品牌、類型與價格多到令人眼花撩亂,對於初次想投入較多的預算購買一副合適耳機的人,如果沒做足功課的話經常會踩到地雷。加上耳機屬於比較貼身的物品,就算聽完不滿意、想賣二手也不如一般3C產品好脱手;因此在選購上不可不慎!(你錢多的話就當小編沒說…)

  • 預算先決
  • 先決定自己要投入的預算,再從這個預算去尋找符合自己需求、價格又差不多的產品。適合經常三心二意、見一個愛一個的朋友!小編根據自身的經驗,整理出以下級距供大家參考:
  • 【初階】1,000元以下
  • 【中階】4,500-5,500元
  • 【進階】9,500-10,500元
  • 【高階】15,000元以上
  • 首先大家可以發現,四個級距之間差距蠻大的,市面上介於這中間價位的產品也不少,那為什麼小編不推薦呢?原因有兩點,第一點是音質提升幅度不大。人的耳朵跟眼睛都是很難「回得去」的,例如以前的電視畫面解析度是480p,沒有比較之下勉強還能接受;但現在的影片沒1080p以上根本是不能拿出來看。音質也是如此,當你聽過更好音質的耳機,就很難再回頭去用音質較差的耳機了。
  • 所以當你抱著想獲得更好音質的想法去購買新耳機時,如果音質提升的幅度不大,絕對會非常失望的;簡直就是「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」的最佳寫照。既然要買,就要買得有感,不然乾脆省下這筆錢(舊耳機還能使用的話)。
  • 第二點是品牌溢價效應。知名的耳機品牌,其頂級型號的音質大多對得起價位;但這些品牌也有不少低價的產品,經常仗著自己的知名度,將實際上僅千元左右品質的產品加價好幾千去賣給不懂的消費者,不只消費者買不到相應的價值,也難以感受到耳機廠商最具核心價值的調音技術;最多只能看著那塊Logo貼牌自我催眠。
  • 當然,畢竟聽覺完全是主觀的東西,假設你真的很喜愛某個不在以上級距內的耳機,那就放寬心、買下去吧!到頭來自己滿意還是最重要的,以上說明只是希望不清楚的消費者避免走上冤枉路。

  • 實際試聽
  • 如上所提到的,各個耳機品牌都會有自己特殊的音色風格,有些適合聽人聲比例高的流行樂、有些適合聽節奏強烈的電子搖滾、有些適合聽大氣磅礡的古典交響樂…。因此親自試聽是非常重要的,畢竟開箱文、測評文看得再多,也不如你親耳聽一小段來得清楚!
  • 還有一點是最好帶自己的手機(訊源)去做試聽,稍微有一點概念的店員是絕對願意讓你使用自己的設備做試聽的。因為每種耳機根據架構,所需要的設備推力也不一樣,如果沒有親自使用自己常用的訊源去測試,有可能買到超過自己手機推力的耳機,到時候砸了大錢結果沒想像中好,可是會很讓人沮喪的!

比照Apple Music模式,蘋果傳明年春季推行全新新聞雜誌訂閱服務

首圖

先前就有消息指稱蘋果準備以數位雜誌訂閱平台Texture資源打造全新付費訂閱服務,而相關消息更透露蘋果預計會在明年春季推出此項服務內容。 彭博新聞引述消息來源表示,蘋果最快將在明年春季宣布推出以Texture資源打造的全新付費訂閱服務,其中預期包含華爾街日報、紐約時報在內收費閱讀內容,預期比照Apple Music以按月訂閱形式讓使用者觀看所有新聞、雜誌內容。 過去不少新…

ZEPETO在紅什麼?怎麼玩?

想必最近各位的臉書、IG都被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Q版人偶圖片給瘋狂洗版了吧!不只如此,連許多好友的大頭貼都換成這些人偶圖,而且還保有本人的特徵跟神韻!到底是什麼APP這麼厲害?原來是來自南韓的《ZEPETO》啦!


是遊戲、貼圖、也是社群軟體!

這款APP本質上是社群軟體,但跟一般傳統的推特、臉書、IG等不同,這個軟體必須藉由內建的程式「捏出」一個自己的虛擬人偶、藉此來跟其他用戶互動!首先請按以下連結下載APP。


創建帳號!

點開APP後需要先創建一個帳號,可以全新創立一個專屬帳號,嫌麻煩的朋友也可以選擇使用臉書或推特登入哦!接著會要求選擇輸入性別(目前只開放兩種性別且無法跳過這個步驟),然後會出現一個圓框,利用手機的相機將它對準臉部後拍下去,等待一段時間後,系統會粗略地為你建造一個跟剛剛自拍照相似的3D人偶!

其實自動產生的人偶已經蠻相似了哦!按下右下角藍色箭頭後可以進行更多五官、髮型的微調,這部分可以玩的東西很多,大家就盡情地摸索吧!可以創造一個跟自己超像的人偶;也可以憑空捏造一個不同的分身!


融入個人特色!

進入微調頁面後,有一大堆選項可以幫助你打造出具有個人特色的人偶,其中小編最推薦的是眼睛微調功能,畢竟眼神是最能表現一個人神韻的地方,如果在現成的眼型裡找不到滿意的,不妨開啟藍色的客製按鈕 Custom,藉由幾個基礎控制點,就能打造出各種不同的眼型,缺點是眼睛的顏色選項有點少,而且都是比較沈穩的深色系,估計未來會開放更多誇張的眼睛顏色!

五官打理好之後,就可以開始搭配服裝囉!一開始只有窮酸的白T加短褲,實在是不能見人,趕緊按右下角的商店圖示購物去吧!商店裡有各式各樣的衣服、配件可以選擇,點選後可以即時預覽穿在人偶身上的效果(店員:喜歡都可以試穿看看)。結帳是以遊戲內的硬幣 Coins 購買,有些尚未解鎖的服飾可以藉由觀看一段30秒左右的廣告來解鎖,不需要花錢!

除了人物造型外,也可以打造自己的空間喔,方法跟上面差不多,慢慢摸索吧!


不想被別人看到!

虛擬人偶打扮好之後,給不認識的人看到真的是會有點尷尬!但是總不能玩個APP還要躲起來偷玩吧?拿~謀累幹嘛勒?這時候你就需要PERSKINN博士新的「防窺玻璃保護貼」!實測影片請看以下,是不是超級強!

有興趣的朋友趕緊來這裡逛逛:防窺玻璃保護貼

怕玩太久傷眼睛也可以參考:晶透抗藍光玻璃保護貼

講究45度腑視角的朋友們,怎麼能缺少《自拍王》藍牙自拍棒 呢?


如何賺取硬幣?

好啦,小編的工商時間結束,回到正題!一開始錢很少,不太能買太貴的服飾,以下就說明如何在ZEPETO裡賺硬幣!

在主畫面左下角有一個小精靈的圖示,上方是目前開放賺取硬幣的小遊戲,下方則是各種動作模板(稍後再介紹);點選上方遊戲後,累積到指定的分數即可獲得相應的硬幣!目前開放的是類似以前 Flappy Bird 的小遊戲,未來應該會有更多不同小遊戲出現!每日也可以開禮物箱,玩拉霸賺取不多但固定的收入,觀看廣告後可以讓金額翻倍哦!


打個招呼吧!

ZEPETO的介面跟IG有點類似,有一點概念的朋友應該馬上就能上手了。上圖桃紅色方框遮蔽的部分是你的個人ID,點選一下就能複製,方便你貼給別人、讓對方加你好友。選擇 Add a Greeting 來新增動態,可以選擇人物的動作姿勢跟訊息,有些尚未解鎖的動作同樣只要觀看廣告就能解鎖了。


與他人互動!

回到剛剛左下角小精靈那一頁,底下有非常多的動作模板可以套用,點選想要套用的姿勢後再選擇要跟你一起擺Pose的朋友(請忽略邊緣小編只有兩個朋友),就能產生你們專屬的版本囉!點選右上角照片的圖示,可以進一步選擇你手機裡的照片當作背景,是不是有夠潮呢!?以上就是ZEPETO的基本玩法了,還有各種功能就等你自己去嘗試囉!

另外不只是親朋好友,許多國內外藝人也都有創建ZEPETO帳號,還不趕快去跟GD、蕭敬騰等大咖藝人來張空中合照!?


 

【PERSKINN 博士新】品牌相關連結

社群相關連結

【中篇】耳機的類型與構造

上一篇我們終於講解完數位聲音的組成(喘),接下來要進入最「醒目」的揚聲器&耳機的部份!

 

揚聲器&耳機

既然我們是做手機保護貼的廠商,還是專注講最常跟手機搭配的耳機吧!根據耳機的配戴方式,可以分成四大類型,分別是耳罩式耳掛式耳道式(或稱入耳式)與耳塞式


耳罩式/覆耳式(Over-Ear)

攜帶性:★
舒適度:★★★★
穩固度:★★★
隔音性:★★★★★(封閉式與開放式的隔音有差異)

耳罩式就是大大的、需要戴在頭上的這種。其中還可以細分成覆耳式 Over-Ear 貼耳式 On-Ear。其實看名稱就知道,覆耳式即是將耳朵完整包覆的形式,藉由隔絕外界與耳朵的接觸;能夠營造出理想的聆聽環境,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聽覺體驗。耳機廠商想要表現品牌最頂級的技術力時,通常都是使用此種形式。因為外型較為笨重,使用的人口相對於耳掛式耳道式是比較少的。直到最近抗噪(降噪)耳機漸漸流行,才開始有更多人願意嘗試。


耳罩式/貼耳式(On-Ear)

攜帶性:★★
舒適度:★★★★
穩固度:★★
隔音性:★★

貼耳式其實就是覆耳式的小號版,同樣是頭戴的形式,但並沒有將耳朵完全包覆,而是「貼」在耳朵上。相對於覆耳式來說比較不會有包覆的悶熱感,整體也輕量許多;同時在聽音樂時不至於完全聽不到外界的聲音,以上特性使得它也有一小群的死忠粉絲。但整體定位略顯尷尬,近幾年耳機大廠已經很少生產這種類型的耳機。


耳掛式

攜帶性:★★★
舒適度:★★
穩固度:★★★★
隔音性:★★★

耳掛式可以說是外型最多變的耳機類型,共通點是透過耳朵的輪廓來「掛住」或「卡住」耳機。設計出發點是希望透過額外的延伸結構來加強耳機的配戴穩固性,讓耳機不會因為晃動而輕易掉下來;因此主打運動、戶外主題的耳機幾乎都是耳掛式


耳道式

攜帶性:★★★★★
舒適度:★★★
穩固度:★★★
隔音性:★★★★

現在耳機的主流形式應當屬於入耳式。這種形式的耳機幾乎佔據了所有低階、中階市場,甚至也不乏有上打高階耳罩式的產品,發展非常迅速。入耳式的特徵是在耳機出音口配有矽膠套,藉此將耳道的空隙填滿,營造出類似耳罩式的封閉狀聆聽環境。優點是體積非常輕巧,又容易達到耳機廠商希望傳遞給消費者的音色體驗。入耳式耳機的配戴舒適度取決於矽膠套是否符合個人耳型,且因為有明顯的異物感,也是有部分人不喜歡此種形式的耳機。


耳塞式

攜帶性:★★★★★
舒適度:★★
穩固度:★★
隔音性:★

耳塞式是最早誕生的耳機形式,早期的3C產品所附贈的皆是這種耳機;iPhone 附贈的舊版 EarPods 也是耳塞式耳機。現在新版的 EarPods 跟 AirPods 則是介於耳塞式耳道式中間,不妨稱之為半耳道式耳塞式耳機除了輕便好攜帶外,並沒有其他明顯優點。氣密性沒有耳道式好,所以也少有廠商願意以這種形式推出高階產品。現在已經漸漸被耳道式所取代。


耳機的構造

單體 X 振膜 X 腔體

不論何種類型的耳機,都具備有以上三種組件。首先來談談單體 Driver單體如當於一個耳機的心臟,它負責協同訊源的電流與內部的磁性元件,產生出各種相吸或相斥的振動,並將這個振動透過振膜放大,進而製造出聲音。

振膜 Diaphragm 就是在喇叭上經常可以看到的那層振動薄膜;耳機裡也有振膜,只是小得多。振膜的材質非常多樣化,有紙、棉、塑膠、金屬、碳纖維、布料…等等;幾乎任何可以延展成扁平狀的材質都可以用來做振膜;不同的材質、厚度、形狀都會傳導出不同類型的音色,獨家研發的振膜往往是耳機廠商的一大賣點。

腔體 cavity 簡單說就是耳機的外殼。不同的造型跟材質會大大影響聲音的共鳴。即使用上最好的單體振膜,設計不良的腔體也無法正確傳導出應有的音色。目前已知最適合製作腔體的材質是金屬,其次是木材,再來是塑膠。密度越高的材質能夠有效消除干擾,對於聲波的迴響也越好。當然製作時也要考慮到配戴狀況與美觀的問題,就算設計出一個在聲學上有頂級表現的腔體,如果外型太過詭異、或是配戴起來不舒適,也不能說是一副好的耳機。


 

 

【PERSKINN 博士新】品牌相關連結

社群相關連結

【上篇】音質是如何決定的?

如同我們之前提到的,由於智慧型手機跟網路服務環境日漸成熟,現在多數人聽音樂的設備已經轉移至智慧型手機(詳情請見這篇),那麼你是否有思考過,最終傳到耳朵裡的「音質」是如何決定的呢?KK BOX、Spotify、Apple Music…哪個音樂服務音質比較好?需不需要買高級耳機呢?以下將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告訴大家,「音質」是由哪些因素組成的!

本篇文章僅以簡單易懂的方式提供基礎知識給入門者,發燒級樂友請勿苛刻小編QQ


聲音的組成

訊號 X 訊源 X傳輸 X揚聲器&耳機

數位的電子聲音要傳達到你的耳朵裡,大致上需要上述這四個部分。當然這四個部分之間還能再細分、增加一些元素,但以最簡單而言,至少要有這四個。這四個部分之間,可以想像成是「乘法」的概念,代表只要有一個部分是「0」,最後的結果就會是「0」。很好的訊號、很好的訊源、很好的傳輸,但是配上不好的揚聲器,最後呈現的音質就會不好,以上就是音質的基本概念。

先說結論,假設你平常只用手機聽音樂,音樂檔案是 .mp3 或線上串流的檔案,就不建議買太好的耳機了!因為對於高級的耳機來說,以上的訊號跟訊源可能不只無法發揮它的真正實力,反而聽起來還會比一般的耳機表現更差!


訊號

訊號是指音樂檔案本身,訊號的組成有取樣率 hz位元深度 bit聲道格式等等。

先說【取樣率】,想像在紙上畫一條曲線,然後在這條曲線上點上數個小點,再將這些小點之間用直線連接起來。你會發現如果小點的數量越多,這些直線組成的線段會越來越接近最初所畫的那條曲線。最初那條曲線,代表的就是「原始的聲音」,也就是樂器或歌手在錄製當時真實發出的聲音;而這些小點,則代表取樣的頻率,將一段聲音分割成數小點加以數位化,小點的數量越多,就越能準確模擬這段「原始的聲音」。

目前音訊檔案常見的取樣率為 44,100 hz 或 48,000 hz。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想:『那我乾脆取樣一百萬hz甚至一千萬hz,豈不是更接近真實的聲音?』理論上是這樣沒錯,但如此一來檔案會變得超巨大,非常不適合傳輸,也就違反了數位化的本意。另外還有一個原因,那就是人耳並不能分辨出其中的差異;人的聽覺只能分辨 20 hz到 20,000 hz 左右,超過這個範圍的頻率人類是無法分辨甚至聽不到的。

為了在「檔案大小」與「聲音擬真度」之間取一個平衡,於是訂出了 44,100 hz 或48,000 hz 這個人耳分辨率兩倍多一點的數字,作為傳輸用的高音質取樣標準。而專業錄音室使用的取樣率會更高,達到 96,000 hz 甚至 192,000 hz!這些超高取樣率的檔案是唱片公司或歌手的重要資產,一般人是接觸不到這些「神主牌」的。


【位元深度】跟取樣率相似,取樣率負責的是「橫向」,位元深度則是負責「縱向」。常見的有 16 bit 跟 24 bit 兩種。從上圖可以看到 24 bit 的上下幅度更廣,代表音樂的動態會更活潑、生動,空間感更好,不會聽起來「悶悶的」!


【聲道】相對上述兩個則簡單許多,就是單聲道、雙聲道、立體聲、環繞聲這幾種。單聲道已經絕跡了,就不多談。目前最普遍的是立體聲(Stereo),採用雙聲道各自播放不同的聲音,模擬相對立體的聽覺感受。反過來說,如果雙聲道都播放同樣的聲音,那就不算立體聲哦!

環繞聲(Surround)則是基於立體聲的概念更加進化的版本。一個便當吃不飽,那怎麼不吃兩個呢?既然多加一個喇叭(聲道)能讓聲音變得更立體,那何不增加更多的喇叭呢?於是產生了 5.1 聲道或 7.1 聲道這種環繞聲類型。藉由更多的喇叭數量跟位置分配,讓聆聽者有更身歷其境的感受。目前電影院多為5.1聲道,採用前面三個、左右各一個的喇叭配置。甚至出現了連天花板都裝喇叭、加強垂直音場的 9.1 聲道跟 11.1 聲道,只能說人為了追求音質是沒有極限的!


【格式】就是大家熟悉的 .mp3 或 .wma 等副檔案類型,每種格式的編碼方式跟特性都不太一樣,主要可以分成有損壓縮無損壓縮無壓縮三種類型。經典的 .mp3 格式就是屬於有損壓縮,它的特色在於,可以將對於人耳較不重要的音訊刪除,將音訊檔案壓縮到僅有原始大小的 1/10左右,重放後的表現卻不至於劣化太多(類似於圖片檔 .jpeg 的概念)。

隨著移動設備的效能增強、容量增大,無損壓縮也開始有越來越多人嘗試,常見的格式有 .flac、m4a …等等,藉由編碼與運算的方式,將音樂檔案重現為無損的音質。

無壓縮類型代表性的則有由微軟跟 IBM 研發的 .wav。完全沒有進行壓縮處理,自然也不會失真,但檔案大小會非常肥大。


訊源

發送訊號的裝置,我們就稱之為【訊源】。例如手機就是一種訊源,MP3播放器、電視、音響也都算一種訊源。訊源的組成就更複雜了,在此就不多著墨。訊源的作用在於將音樂檔案解析轉換成揚聲器「看得懂」的電子訊號。主要由電源音效晶片增強訊號抑制雜訊等電子元件所組成。認真研究的話將會是一條不歸路啊…


傳輸

【傳輸】指的是訊號經過訊源的解析後,傳達到揚聲器(喇叭或耳機)的這一個途徑。分成有線無線兩種類型。有線的傳輸方式能夠傳遞更多、更穩定的資訊量,是追求高音質的首選。根據不同金屬所組成的傳輸線,也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與調性;講究的發燒友甚至會根據音樂類型來搭配不同調性的線材。電影《無間道》裡劉德華、梁朝偉兩人在欣賞蔡琴的《被遺忘的時光》的這一幕,就充分表現了這一個音樂賞析的環節。

在iPhone決定拔掉 3.5mm 耳機孔時,就註定了藍牙傳輸即將蓬勃發展。現在任何俱備娛樂性質的電子設備,藍芽傳輸都是基本的配備,各大耳機品牌也重點發展藍牙耳機,無線儼然成為了新的標準。但目前無線傳輸的資訊量仍不足以取代有線,對於非常追求音質的發燒友來說只能算是小孩子的玩意兒!儘管有廠商(如 SONY )致力於研發更高頻寬的藍牙耳機,離有線的傳輸效果仍有一段距離。


 

 

【PERSKINN 博士新】品牌相關連結

社群相關連結

螢幕的亮度單位:「cd/m2」

螢幕的顯示效果是智慧型手機的一大重要賣點,除了宣傳色域多廣、對比多高以外,也越來越多品牌會將螢幕的亮度標示出來,其單位是「cd/m2」。

 

燭光每平方米 cd/m²

用來標示顯示器亮度的單位「「cd/m2」」,全文為「candela per square meter」,意思是在1平方米的範圍內有多少燭光的亮度。舉例來說,iPhone XS Max的官方數據為625 cd/m2,1平方米還容易理解;那什麼是燭光呢?

 

燭光 candela

顧名思義,1燭光就是一支蠟燭所發出的光的亮度。但蠟燭種類那麼多,型態又各有不同;哪種原料、大小、形狀的蠟燭才算標準的「1燭光」呢?在1860年的英國大都會天然氣法案中,針對「candlepower」一詞有以下嚴格的定義:『一支1/6磅重、純鯨油所製的蠟燭,在每小時燃燒0.0648克的速度下所產生的明亮程度,為1燭光。』此定義也被稱為標準蠟燭(standard candle)。這種蠟燭所使用的鯨油取自抹香鯨的頭部,在過去是用來製造高品質蠟燭的原料。

 

現代定義

隨著科學越來越進步,現代的「燭光」已經不是以前點蠟燭這種模糊不精準的測法了。事實上,要精準定義光亮的程度,比想像中難上許多!因為必須要有一個極度穩定、一致的光源,否則最後的精度都會大打折扣。從1860年定義燭光以來,世界各國也紛紛提出各種新定義、改良測量光亮的方式,有黑體輻射器法、矽光電二極體自校法、電置換絕對輻射計法…等等許多專業的名詞,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。

最近一次的燭光定義更正,是在1979年提出的『燭光為頻率540 × 1012赫茲之單色輻射光源,在給定方向發出之每立弳輻射通量為683分之1瓦特之發光強度。』沒關係,小編也不懂。

同場加映:各單位的定義

基本量 基本單位 定 義 採用年份
名 稱 名 稱 實 現

長度

(length)

(meter)

米為光在真空中於299 792 458分之1秒時間間隔內所行經之長度。 1983年
穩頻雷射在真空中的波長;

飛秒光梳量測光頻,再求波長。

質量

(mass)

千克

(kilogram)

千克為質量單位,等於國際千克原器之質量。 1889年
國際千克原器

時間

(time)

(second)

秒為銫133 (133Cs) 原子於基態之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時所放出輻射週期的9 192 631 770倍之持續時間。

此係指銫133 (133Cs) 原子於溫度0 K時所定義。

1967/68年
以銫133原子鐘探測銫原子躍遷能量所對應的頻率而達到實現秒定義。

電流

(electric   current)

安培

(ampere)

安培為2條圓形截面積可忽略之極細無限長直線導體,於真空中平行相距1米,其每米長之導線間產生2 × 10-7牛頓作用力之恆定電流。 1948年
約瑟夫森效應之電壓標準與量化霍爾效應之電阻標準,再配上歐姆定律而實現。

熱力學溫度

(thermodynamic   temperature)

克耳文

(kelvin)

克耳文為水在三相點之熱力學溫度273.16分之1。

此定義之水具有下列同位素組成比例:每莫耳的1H相對有0.000 155 76莫耳的2H,每莫耳的16O相對有0.000   379 9莫耳的17O,以及每莫耳的16O相對有0.002   005 2莫耳的18O。

1967/68年
水三相點囊

物量

(amount of   substance)

莫耳

(mole)

莫耳為物質系統中所含之基本顆粒數與質量為0.012千克之碳12所含原子顆粒數相等時之物量。使用莫耳時,基本實體應予以界定,可以是原子、分子、離子、電子及其他粒子,或是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。 1971年
同位素稀釋質譜法、電量分析法、質量分析法、滴定法和凝固點下降法。

光強度

(luminous   intensity)

燭光

(candela)

燭光為頻率540 × 1012赫茲之單色輻射光源,在給定方向發出之每立弳輻射通量為683分之1瓦特之發光強度。 1979年
黑體輻射器法、電置換絕對輻射計法和矽光電二極體自校法。

 

 

PERSKINN 博士新

台灣本土技術力,搭配日本、德國的尖端材料,打造出精品級的螢幕保護貼!讓每一片保護貼都像是Perfect Skin(完美肌膚),保護您的螢幕完整如新!

日本人聖誕節一定要吃肯德基?

聖誕節就要吃肯德基

12月是日本肯德基的旺季,在聖誕節期間,有些店家的銷售量可能多達平常的10倍!若沒有在一、兩個月之前就先預訂,當天可是會排隊排到崩潰…。

聖誕節原本是基督宗教的重大節日,但事實上日本基督教徒的比例並不高,只佔約1%左右的人口;況且聖誕節也不是國定節日。因此,當許多外國人發現日本人如此重視聖誕節時都會相當驚訝。日本人對於聖誕節的著迷,可以追溯到明治37年(1904年)。當時位於銀座的高級製菓店「明治屋」因為商業目的而在店門口裝飾了聖誕樹,想不到因此而將這個風氣逐漸擴展開來。加上日劇、廣告等各種媒體的推波助瀾,聖誕節儼然成為一個浪漫、情侶間互相贈禮、家族團聚的日子。在聖誕節當天,各種高級餐廳、飯店幾乎都是一位難求。

「聖誕節要吃肯德基」這件事,起源於日本首間肯德基的店經理大河原毅。日本首間肯德基在1970年開張後沒多久,某日大河原在半夜醒來,急忙記下睡夢中想到的點子:在聖誕節銷售派對桶!據說大河原之所以會夢到這個點子,是因為他在店裡聽到外國人在聊天時講到:「在日本吃不到火雞,所以想用炸雞代替。」因此從當時的青山店為起點,肯德基開始以慶祝聖誕節的方式來行銷派對桶。當時的口號是:「聖誕節就要吃肯德基」(クリスマスにはケンタッキー)。

雖然當時大家喜歡聖誕節的氛圍,卻沒有一個固定的慶祝方式,肯德基的這個行銷無疑是打到這個要點,替肯德基的招牌人物桑德斯上校換上聖誕裝更是神來一筆。1974年肯德基更將這個行銷計畫推往全國,並且獲得極大的成功。從此奠定日本人「在聖誕節時要吃肯德基」的習慣。大河原也因此在公司裡持續晉升,並於1984~2002年間擔任日本肯德基的總裁兼執行長。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聽得懂外語跟有動力在睡到一半時爬起來很重要。

 

聖誕好食雞!PERSKINN博士新請你吃雞!

也想體會一下聖誕節大嗑炸雞的爽快感嗎?現在只要結帳金額滿2,000元,立即贈送一張肯德基6塊雞+2杯可樂的兌換券!到PERSKINN博士新粉絲團分享指定貼文可以再獲得老客戶專屬的八折優惠券哦!趕緊手刀行動!

 

 

PERSKINN 博士新

台灣本土技術力,搭配日本、德國的尖端材料,打造出精品級的螢幕保護貼!讓每一片保護貼都像是Perfect Skin(完美肌膚),保護您的螢幕完整如新!

超糾結!你有選擇障礙嗎?【下篇】:常見選擇障礙與解法

本篇文章由【選擇障礙相談所】委託撰寫,如果你也有以下選擇障礙的「症狀」,歡迎加入【選擇障礙相談所】,這裡有一群人可以幫您做選擇!趕緊把你的障礙分享給大家吧!

 

常見的選擇障礙

舉凡三餐吃什麼、出們要穿哪件衣服&哪雙鞋、走路搭捷運還是叫Uber、電影要看哪部…等等,都是經常使人陷入難以抉擇的常見問題。它們的共通點都是起因於眾多差不多的選擇,成本沒有明確的差異,同時也沒有太多的個人偏好。

 

為何越來越難做選擇?

做選擇是一種「習慣」,經常獨立決定事情的人比較少陷入選擇障礙的處境,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接受一切可能的後果,不會害怕承受責任而不敢下決定。反之,經常在團體中處於被動或隨波逐流的人就非常容易產生選擇障礙,因為自己下決定的機會比較少,一旦需要由自己下決定時,容易因為對這種感覺的生疏而產生不安,擔心一旦做錯決定就必須由自己全權負責。

如果在生活中無法養成獨立、靜下心來下決定的習慣,隨著往後資訊量越來越大,會變得越來越不敢做選擇。

 

如何克服選擇障礙?

選擇障礙畢竟也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,想克服它確實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去練習。但如果現在、馬上就必須做一個決定,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呢?有的!如果有這種情形,不妨嘗試看看下面的幾種做法:

  • 隨機做決定
    例如晚餐吃什麼、出門穿什麼等無傷大雅的選擇障礙時,可以寫下幾個選項,閉上眼睛隨機指一個!印有全部品項名稱的手搖店名片超適合這招啦!
  • 請朋友做決定
    俗話說旁觀者清,如果真的難以作決定時,請一位聰明又可靠的朋友幫忙分析、下決定吧!(邊緣人不適用)
  • 永遠選擇第一個
    不知道看哪部電影,就選離你最近的那一幅海報的吧!反正全部都選第一個,說不定會有不同的體驗呢!就像電影《沒問題先生 Yes Man》一樣!

 

 

PERSKINN 博士新

台灣本土技術力,搭配日本、德國的尖端材料,打造出精品級的螢幕保護貼!讓每一片保護貼都像是Perfect Skin(完美肌膚),保護您的螢幕完整如新!

超糾結!你有選擇障礙嗎?【上篇】1分鐘告訴你什麼是選擇障礙

小至等一下午餐吃什麼、大至是否與某個對象廝守一生,我們的人生幾乎可以說是由無數的「選擇」所構成的。但隨著科技進步,我們越來越容易從各種管道獲得資訊,從以前的二選一,變成二十選一、甚至百中選一…,可能連最果斷的人都不免要陷入一陣考慮吧!

本篇文章由【選擇障礙相談所】委託撰寫,如果你也有以下選擇障礙的「症狀」,歡迎加入【選擇障礙相談所】,這裡有一群人可以幫您做選擇!趕緊把你的障礙分享給大家吧!

 

選擇「障礙」不一定是病

選擇障礙(或稱選擇困難症、選擇恐懼症)屬於一種心理疾病,患者在面對選擇時會猶豫不決,情緒緊繃甚至恐慌,並伴隨心跳加速、冒汗等現象。起因多數是由於缺乏自信和逃避責任的心態,習慣了跟隨眾人的意見,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。一旦處於非自己做決定不可的情境下,會非常害怕因為自己錯誤的選擇而導致失敗。

面對複數選擇而產生猶豫的狀況,每個人多少都會有。但只有少數的人會因此而產生上述的極端現象。也就是說,大部分人只是「比較猶豫」而已!主要的猶豫原因經分類後有以下幾點:

  • 選擇性太多:注意力與判斷力分散,無法有效聚焦。
  • 追求完美:期望找出最好的選擇,導致更長的猶豫時間。
  • 害怕後果:不願意承擔抉擇錯誤而引起的可能後果

 

 

PERSKINN 博士新

台灣本土技術力,搭配日本、德國的尖端材料,打造出精品級的螢幕保護貼!讓每一片保護貼都像是Perfect Skin(完美肌膚),保護您的螢幕完整如新!

被手機取代的五種日常用品

智慧型手機可以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,原因就在於它將許多人生活中所需要的功能,整合在一個手掌大小的無線裝置上,帶給人們非常大的便利。本篇就來聊聊五個被智慧型手機取代的物品、以及它們現在的發展吧!

 

1.鐘錶

手機能看時間,是一項很早期就有的功能,除了時間非常準確之外,更整合了日期、日曆等多元的資訊,搭配上網路還能實現時區的即時轉換,這些是一般鐘錶無法做到的。

但鐘錶仍有兩個相當大的價值,其中一個是「速度與便利性」。直接看時鐘或手錶,比掏出手機再打開看快上許多;因此在一些講求時間掌握,或是無法拿出手機的場合,手錶會是更好的選擇。另一個則是「裝飾性」。不論是居家點綴的家飾掛鐘,或是彰顯個人品味的各式腕錶,在現今生活中很大一部份是作為裝飾所用,實用性反而已經不是重點。

因此外觀是現在鐘錶非常重要的一個賣點(其實一直以來都是),除了特殊材質的應用,獨特的時間呈現方式也是值得大做文章的地方。例如主打細緻水泥材質的《四度空間水泥機械錶》,以及用特殊光影變化打造的《HIDDEN TIME WATCH》。


 

2.計算機

上一次使用實體計算機是什麼時候?可能已經很多人想不起來了。除了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,必須頻繁使用計算功能的族群外,一般人已經不會在家中特地準備一台計算機了。由於計算機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單純的工具,因此手機上的計算機也沒有特別加入什麼附加功能;反而是實體的計算機能提供更良好的輸入手感,如果生活中有經常使用到的必要,還是非常推薦買一台實體的計算機!

跟鐘錶一樣,計算機也開始推出許多特殊的造型,例如《MERCURY 太陽能電子計算機》就是利用跟老式電腦鍵盤相似的按鍵,營造出復古的氛圍。

 

3.照相機

「手機能否取代照相機」已經可以說是萬年話題了。現階段手機的照相功能仍然無法與專業照相機相提並論,但手機的照相功能不斷分食低階照相機的市場,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
從上表可以發現,藍色柱體所代表的「不可交換鏡頭相機」在2008年銷量達到最高峰,而之後隨著Apple與Android等智慧型手機不斷加強照相功能,可以看到藍色柱體急遽下滑,在短短的六、七年間全球少掉了70%的銷量,影響十分可觀!

但紅色柱體所代表的「可交換鏡頭相機」(俗稱單眼)卻是穩穩地上升當中,可見照相機需求還是存在,只是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更明確地區分出專業用戶與非專業用戶。尤其現在SONY、Canon、Nikon等相機大廠更是不斷研發體積更小的無反光鏡單眼機種,試圖搶攻不滿足手機畫質、卻又不願意使用傳統大台單眼相機的全新族群。

 

4.音樂播放器

大家還記得在沒有智慧型手機之前,是如何在外聽音樂的嗎?SONY的Walkman、CD隨身聽、雜牌MP3播放器…等等,更高級一點就是iPod,而這些產品在智慧型手機出現後,已經漸漸消失,甚至連iPod都被自家放生,不再出現在Apple官網的上方選項中。

在這當中僅存下來的SONY Walkman系列,開始往更高音質的方向去發展,與手機做出明確區別,吸引注重音質的發燒友。其中如《ZX300》(俗稱小黑磚),以簡潔高質感的外型,搭配以下犯上的高規格與性價比,在發表時引起不小的話題。小編也買了一台小黑磚,音質真D棒

 

5.地圖

完全不用解釋,現在說到地圖,已經不會再有人聯想到紙質的實體地圖了。其中最重要的關鍵,就是手機具有GPS定位功能,能讓你馬上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位置、甚至自動導航至你所設定的目的地,此殺手級應用一出來,直接宣告實體地圖走入歷史。

 

 

PERSKINN 博士新

台灣本土技術力,搭配日本、德國的尖端材料,打造出精品級的螢幕保護貼!讓每一片保護貼都像是Perfect Skin(完美肌膚),保護您的螢幕完整如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