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充電的三大迷思

包含手機在內,目前可充電的行動設備幾乎都是採用鋰電池。但過去更常被應用的則是鎳氫電池,因此有許多的「充電迷思」,其實是因為搞混這兩種充電電池的使用方式。本篇將向各位介紹這兩種電池的優缺點與特性,在了解其中的差異後,才能導正關於手機充電的迷思。

 

鋰電池的特性

  • 幾乎無記憶效應:方便隨時充電,不怕記憶效應導致電池總容量降低。
  • 充放電速度快:相較以往鎳氫電池動不動就要要充上6至8小時,便利性大增。
  • 低自放電率:益於長時間存放。

鋰電池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,能在同等的電池體積裡儲存更多的電力,適合作為高耗電產品或小型3C的電力來源。但由於其封裝技術始終存在安全上的疑慮,同時成本也高於鎳氫電池,故始終未能完全取代鎳氫電池。但隨著技術不斷改良,鋰電池仍是未來的主流電力儲存類型。

 

鎳氫電池的特性

  • 高安全性:與鋰電池相比具有高度穩定性。
  • 可回收:鎳氫電池內的重金屬可以有效的回收、再製成新電池。
  • 可低溫下運作:攝氏負30度的極低溫中仍可運作,應用範圍廣泛。

鎳氫電池有更好的性價比與安全性,目前仍廣泛應用在較便宜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上,例如遙控玩具。同時快速回電的特性,更是相機閃光燈的首選。近期興起的電動汽車基於成本與安全考量,也是採用鎳氫電池。自放電率與比鋰電池高,但Panasonic研發的eneloop系列已改善這個缺點。

 

迷思1:手機不能充整晚

可以,但要注意手機溫度是否有異常。

這個迷思絕對是來自於對鎳氫電池的印象。鎳氫電池如果重複過度充電,電池中的電解液會在電極上形成細小晶體,這些晶體會阻塞電極,使電池的電阻變大、電壓降低。儘管電池本身容量沒有降低,但使用時間會明顯減少,對一般使用者的感受上來說就會認為電池退化、壞了。

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具備自動阻斷的設計,只要鋰電池充滿電了即會停止充電,故沒有「一直充電容易壞」的說法。但要注意充電時的溫度變化,如果因為某些原因引起充電時溫度過高,例如裝散熱不佳的保護殼、充電時被東西覆蓋…等等,是有可能損壞手機的。同時也盡量不要在充電時使用手機,因為充電時機身溫度會比平常高,如果同時又運作手機的功能,可能導致過熱,另外,充電時手機的電磁波也會比較強。

 

迷思2:偶爾要把電力用到完才充電

不可以,極端狀態會造成鋰電池損壞

這個迷思同樣是來自於鎳氫電池。鎳氫電池的記憶效應較強,長期將電力維持在某個程度時,容易使電壓降低。故鎳氫電池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將電力放盡、再重新回充至滿電狀態以維持整體電池的健康。

手機所使用的鋰電池沒有記憶效應,如果經常將電力維持在極端狀態(如100%滿電或低於10%)容易造成電池壽命降低。鋰電池講求「少量多餐」,將電力維持在40至80%左右是最理想的。

 

迷思3:一直插著充電器使用可以延長電池壽命

不可以,鋰電池電力需要流動

這個迷思主要是針對筆記型電腦。鋰電池是一個有點脾氣的產品,充太飽不行、電量太低也不行;一直不讓電力流動更不行。插著充電器使用時,電力來源是充電器而非內藏電池,長期這樣使用會讓鋰電池缺乏電力的流動,非常容易就壞掉。

簡單來說,保養鋰電池的用法就是讓他處在一個各方面都中等的情境,不要充太多電、也不要處於低電量,消耗速度不要太慢也不要太快。如此一來就可以維持健康,延長使用時間。小編用了3年的舊iPhone 6電池依照此模式,如今仍然很健康。

 

 

PERSKINN 博士新

台灣本土技術力,搭配日本、德國的尖端材料,打造出精品級的螢幕保護貼!讓每一片保護貼都像是Perfect Skin(完美肌膚),保護您的螢幕完整如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