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Apple除去iPhone的耳機孔的同時,也悄悄地推動了「電子設備無線化」的時代巨輪。就像卡通「摩登家庭」裡那樣的科技化生活,彷彿任何東西都應該漂浮在空中,再也沒有「線」的束縛。但距離實現那樣的世界,可能還要很長一段時間,在此期間實體連接線仍是最主要的傳輸媒介。一個規格統一、隨插即用而且能夠快速傳輸多種不同資訊、甚至電力的介面:USB(Universal Serial Bus,通用序列匯流排)便應運而生。
USB≠隨身碟、USB≠隨身碟、USB≠隨身碟
內部架構
USB 2.0 | 第一代USB 3.1 gen 1 | 第二代USB 3.1 gen 2 | |
標誌 | |||
稱號 | 高速 Hi-Speed |
超高速 SuperSpeed |
超高速+ SuperSpeed+ |
傳輸速度(理論值) | 60MB/s | 640MB/s | 1280MB/s |
資料介面 | 單向傳輸 | 雙向傳輸 | 雙向傳輸 |
以最新的USB3.1 gen 2為首,上述三代為目前最常見的代數。雖然USB 2.0還是最為普及的,但新生產的電子產品都已經至少升級至第一代USB 3.1(同USB 3.0),部分高端的產品更是直接配備USB3.1 gen 2。大原則就是越新的就越快,並且可以向下相容其他代數。(傳輸速度會降至舊代的標準)
接口造型
USB Type-A | USB Type-B | USB Type-C |
– | ||
– |
USB推廣初期為了符合各種設備的需求,存在著許多不同造型的插頭設計,曾經有過非常混亂的時期。但隨著時間淬煉,許多造型已經被捨棄不用了,目前一般生活中常用的USB插頭有下列三種:
- USB Type-A:最常見的USB插頭,廣泛應用在較大型的電子設備上,如電腦。
- USB Micro-B:用於大多數安卓系統的手機、無線耳機等較小型的設備。
- USB Type-C:未來的統一形式,具備高傳輸量與速度、體積小、正反可插等優點。
外型不代表一切
最常見的USB Type-A有2.0跟3.1 gen 1兩種架構,雖然外型一樣,但兩者速度差了十倍。可以從USB插頭的內裡判別它是何種架構,如果是2.0,基本上會是黑色或白色。3.1 gen 1則會是藍色。USB Type-C則更多樣了,幾乎所有的架構都可以穿上Type-C的造型,即使外型是USB Type-C,也不代表它就是USB 3.1 gen 2。